
谨防冒充中国驻法国使领馆的电信诈骗 —— 领事提醒
近日,有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伪装来电号码,冒充中国驻法国使领馆工作人员,谎称当事人涉及刑事案件(如洗钱、不良信用记录、司法文书待领取等),以协助调查为由骗取个人信息,甚至诱导当事人转账汇款。
近日,有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伪装来电号码,冒充中国驻法国使领馆工作人员,谎称当事人涉及刑事案件(如洗钱、不良信用记录、司法文书待领取等),以协助调查为由骗取个人信息,甚至诱导当事人转账汇款。
一位旅法华人接到假冒使馆工作人员的诈骗电话,骗子使用虚拟号码伪装官方电话,操台湾口音,试图实施“杀猪盘”诈骗。本文提醒华人提高警觉,防范电信诈骗。
忠诚卡因其优惠和折扣深受消费者喜爱,但与此同时,这些购物奖励计划也可能成为网络犯罪的目标。近期的一项调查揭示,黑客正利用这些忠诚计划实施银行诈骗,暴露出大型零售商所收集的个人数据的脆弱性。
近日,法国国家宪兵队(Gendarmerie Nationale)发布警告,提醒消费者警惕超市内的一种新型银行卡诈骗手法。这一骗局针对性强,手法隐蔽,尤其容易让年长者和单独购物的顾客中招。本文将详细解析诈骗团伙的作案方式,并提供有效的防范措施,帮助大家在购物时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。
近年来,电话诈骗层出不穷,而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骗局:来自+44(英国区号)开头的电话。如果你接到这类可疑来电,请务必提高警惕,因为这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诈骗。
在巴黎的街道和购物中心中,提心吊胆地保护自己的手提包并不稀奇。然而,一个简单且家中常备的小物件,或许可以有效吓退小偷,减少被盗风险。
在骚扰电话泛滥的背景下,急救服务部门找到了解决方案,确保不再被误认为推销电话。
最近,许多法国人收到了一条来自银行的短信,内容带有一定的警示性。
您现在可以无需亲自前往警局即可报案。此免费服务已在法国全国范围内推广,此前自2023年12月起在吉伦特省进行了试点。根据法国内政部网站的说明,此服务适用于“对财产的侵害行为,如盗窃或破坏,且作案者身份不明”的案件。
一种路上常见的骗局正在卷土重来,即让受害者误以为自己撞坏了另一辆车的后视镜。然而,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陷入这个陷阱。
自2024年10月1日起,由Samu(急救中心)、消防员、警察或宪兵拨打的电话将统一显示为号码0 800 112 112。
在短短两个月内,已有七位老年人成为“马赛陷阱”骗局的受害者,该骗局在奥克西塔尼地区活动,受害者的损失通常超过1000欧元。
如今,银行卡诈骗或假冒银行顾问的骗局已司空见惯,法国人自然也养成了向银行申请退款的习惯。然而,获得赔偿并非易事,需要满足一些条件。
从10月1日起,一旦检测到伪造号码,电话运营商将立即切断通话。
一名居住在Ain安省的女性发现,尽管她待在家中,却被扣除了多笔酒店住宿费。一对夫妇克隆了她的银行卡。
每年,精心策划的诈骗在法国导致数百万欧元被盗。有时,仅凭一个简单的线索就能识破骗子。 去年,40万人成为受害者,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。近年来,诈骗受害者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。如今,无论是通过电话、短信还是互联网,诈骗在法国都很常见。目的始终如一:掏空受害者的账户。
近期,一种骗局在社交媒体上卷土重来。骗子们利用夏季的到来,声称让网友有机会赢取一顶迪卡侬帐篷。然而,这实际上是一个骗局:骗子会保存并滥用受害者的银行信息,用于其他目的。
这一购买未送达包裹的新趋势为骗子们提供了高效的诈骗手段。
“杀猪盘”是一种通过假装恋爱诱骗受害者投资的网络诈骗手段,需提高警惕,谨慎交友,核实信息,避免财产损失。
近期,华人街论坛上出现了许多关于欧元换人民币诈骗的曝光帖,引起了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。诈骗分子通过各种微信群联系上受害者,自称是留学生或者出国旅游者,急需欧元,并承诺以国内人民币兑换。骗子声称人民币可以先到账,然后再交付欧元,表面看似一场无风险的交易,实则暗藏陷阱。